此外,国贸地产还不断总结成果,探索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社会责任实践模式;强化ESG报告等信息披露机制,展示可持续发展的国贸地产样本。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四成2022年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3年平均增幅为8.6%,去年前8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也是历史同期最高。
高技术服务业中,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7.1%。外商投资是市场行为,阶段性波动是正常的。20202022年,我国克服不利影响,不断加大外资工作力度,吸收外资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高技术产业成为吸引外资亮点,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9.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39.7%、25.6%。该负责人表示,我们既要看规模、也要看结构,既要看当下、也要看长远。
二是去年同期基数较大。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介绍,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世界经济恢复缓慢,全球跨国投资乏力。日前,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19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比,下同)为1.39%,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同时,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张启龙表示,下阶段,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研发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财政经费支持力度,拓展研发支出税费减免等其他方面政策成效,完善直接融资、引导基金等金融支持体系,鼓励地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支持政策更加多元。
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要聚焦对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投入,着力提高资金利用效能。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张启龙表示,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从1万亿元提高到2万亿元用时8年,从2万亿元提高到3万亿元仅用时4年,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3803.4亿元和7325亿元,占全国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4.2%和65.8%。基础研究投入取得新突破,占比延续上升势头。重点领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高,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创造了条件。
其中,企业对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达到84%,比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是拉动研发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占全国研发经费的比重为77.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稳固。重点领域投入持续扩大。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增速比研发经费快1.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位;占研发经费比重达到6.57%,延续上升势头。根据全国财政决算数据,2022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1128.4亿元,比上年增加361.7亿元,增长3.4%。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为2.54%,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近10年第二高2022年,三大主体研发经费分别为23878.6亿元、3814.4亿元和241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6%和10.6%。
重点领域投入持续扩大。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19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比,下同)为1.39%,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水平在世界上位列第十三位,介于欧盟(2.2%)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2.7%)平均水平之间,与OECD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2022年规上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研发活动专用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收入免征增值税和减免所得税优惠政策、金融支持相关政策等5项创新资金支持政策的平均认可度达到83.4%。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为2.54%,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近10年第二高。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张启龙表示,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从1万亿元提高到2万亿元用时8年,从2万亿元提高到3万亿元仅用时4年,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以下简称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元,达到307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延续较快增长势头。
另一方面,要聚焦对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投入,着力提高资金利用效能。其中,企业对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达到84%,比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是拉动研发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占全国研发经费的比重为77.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稳固。
2022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优惠的规上企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6.3%和11.7%。日前,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我国研发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6507.7亿元,投入强度为2.91%,比上年提高0.20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研发经费11935.5亿元,投入强度为2.34%,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张启龙表示,下阶段,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研发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财政经费支持力度,拓展研发支出税费减免等其他方面政策成效,完善直接融资、引导基金等金融支持体系,鼓励地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基础研究投入取得新突破,占比延续上升势头。高等学校和政府属研究机构对基础研究经费增长的贡献分别达到44.8%和38.3%,是我国开展基础研究活动的主力军。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增速比研发经费快1.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位;占研发经费比重达到6.57%,延续上升势头。
根据全国财政决算数据,2022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1128.4亿元,比上年增加361.7亿元,增长3.4%。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长,有力保障了资金需求。
分研发活动类型看,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为2023.5亿元、3482.5亿元和2527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10.7%和9.9%。重点领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高,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创造了条件。
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同时,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创新支持政策更加多元。
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3803.4亿元和7325亿元,占全国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4.2%和65.8%看智慧化发展,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16座,在建10余座,已建和在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当前,全国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比分别达到16.9%和53.5%。我国船东拥有的船队规模达到2.492亿总吨,从总吨上成为世界最大船东国。
看港口货运量,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球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我国分别占8席和7席。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航运业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对外贸易运输量,在保障粮食、能源资源等重点物资运输和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从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航线联系,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海运连接度全球领先。
目前,全国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超过5700公里,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干支联通持续推进,航道运行监测、梯级船闸联合调度、服务区功能提升等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加快。看内河货运量,我国内河货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内河通航里程世界第一,长江干线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
顶: 52踩: 4926
评论专区